網頁

2009年11月23日 星期一

閱樂兒童分享會-課堂實錄 王秀如

創意發想寫作體驗~~
11月20日週五晚上在蒲公英協會進行的「創意‧發想的寫作體驗」課程,以三采出版的《安徒生童話》中的<當然是真的>為文本素材,參與此次課程的小朋友(平均年齡約十二、三歲)閱讀完文本後,在導引員的引導下領略故事篇章使用的情節結構,並運用此結構進行「以訛傳訛」的小遊戲。小朋友各自扮演一個角色,由A告訴B一件事,B再告訴C,但在重新詮釋的過程中加油添醋,甚至誇張、扭曲化;面目全非的謠言最後傳回A耳裡,A對此謠言下一結論。
參與此課程的小朋友共八位:佺靜、宗熹、坤宇、銘譽、建勳、翊揚、芯昀、威廷。除了輕鬆自在的建勳之外,其他孩子顯得害羞而拘謹,不好意思在人群面前表達自我。儘管表面上看起來小朋友們的反應平淡,但是說不定他們的內心正活躍地思想,那是旁觀者無法評量,而唯有參與者自身能夠了解的。
當長達三十五分鐘的寫作時間開始,這群帥哥美女們散開來尋找合適的靜謐角落。威廷選擇留在圓桌上書寫;芯昀挑中書櫃與柱子相交的60度角內進行私密的創作;坤宇和宗熹坐在舒適的沙發上;銘譽坐在散發鵝黃光線的立地檯燈下靠著大抱枕;翊揚最先選中小課桌椅;佺靜挑了一個離眾人最遠、最不會被干擾的牆角;而建勳則是到處游移,一會兒趴、一會兒弓起腳坐、一會兒跑到媽媽身邊求救。

導引員在這時候一點兒也不是寫作指導者的角色,她靜靜地坐在桌邊,讓小朋友自由發揮;導引員瞄到坤宇寫了一半停下筆來思索,一會兒後突然靈光乍現彈跳般地轉動身體再度振筆疾書。
這群帥哥美女們靠自己的能力完成了一篇篇風格獨具的小故事,讓導引員大為驚艷,看到了一些可能、看到了潛藏在他們身上的寫作能量。
以下分享兩篇小朋友的創作:
1.<當然是真的> 吳佺靜
有一天,大樹對它的葉子神祕的說:「我跟你說喔,有一棵樹,因為太熱了,而把自己的樹皮剝落下來耶!不要跟別人說喔!」葉子就說:「真的嗎?」樹說:「真的啦!」没過多久,葉子被風吹到地上,葉子就偷偷的告訴螳螂這個秘密,還說:「它不僅如此,而且葉子都快掉光了!記得不要告訴任何人。」螳螂走著走著,遇到了麵包蟲,忍不住說了這個秘密:「樹熱到把自己的皮剝掉,而且葉子全都掉光了呢!噓 ~ 不要說出去。」麵包蟲不小心遇到了天敵——小鳥,在小鳥要吃牠之前,為了保護自己,就說了剛剛聽到的謠言:「我跟你說喔!樹因為太熱了,而把自己的皮都剝掉,不僅如此,葉子也都掉光了,連樹枝都快斷了!最後,不要把謠言傳出去喔!」小鳥飛累了,就停在樹上,因為實在太無聊了,所以就把謠言跟大樹說:「你知道嗎?有一棵樹因為自己很熱,就把樹皮剝掉,葉子拔光,樹枝都斷了,最後自己卻倒了。」樹說:「太誇張了吧!我才剝掉樹皮而已ㄟ!」

2.<當然是真的> 高坤宇
有一天,在一個牧場裡,有一頭牛,因為一不小心,跌進了泥巴裡,好不容易才爬出來,而天上的鳥兒看見了,馬上飛去跟他的好朋友麻雀說:「今天一大早,有一頭牛,摔進了泥巴裡,自己因此而受傷。」麻雀又懷疑的問:「這是真的嗎?」小鳥說:「難道我會騙你嗎?這當然是真的。」麻雀就急忙的飛去跟老鼠講:「聽說今天一大清早,有一頭牛,掉進泥巴裡,因此弄斷了一隻腳。」老鼠不可置信的說:「你確定這是真的?」麻雀用力的點了點頭說:「你是我的知己,怎麼可能跟你說謊呢?」老鼠又跟自己的好朋友田鼠講:「聽說早上有一頭牛,故意掉進泥巴裡,弄斷了自己的雙腳。」田鼠馬上又問:「有這麼笨的牛嗎?」老鼠肯定的說:「你是我最要好的朋友,我没必要跟你撒謊吧!」田鼠又找他認識最久的老朋友(也就是今天早上掉進泥巴裡的牛)講:「今天一大早時,有一頭牛,故意往泥巴裡跳,弄斷了雙腳,最後因為没了力而沉入泥巴坑裡,死了。」牛說:「怎麼會有這麼没大腦的牛啊!真是丟光了我們『牛』家的面子。」

附註: 此次課程中所有小朋友的創作將集結做成手工書,並編目成為蒲公英親子圖書館的藏書,最快11月底這本名為《誰是大作家》的手工書將問世,屆時歡迎持蒲公英圖書館借書證借閱。

2009年11月6日 星期五

閱樂兒童分享會--課堂實錄 蔡亦琦(奇異果)

繪本動動腦~~
哎啊!我是想用兒童哲學討論的方式來看繪本,才取名【繪本動動腦】。這次分享課程,我選擇了日本作家佐野洋子的作品,因為她的作品,很多大人都看不懂,所以我想試驗看看小孩能不能看得懂。
佐野洋子在台灣翻譯出版的作品並不多,我盡所能地找出了六本,依作家創作先後分別是《五歲老奶奶去釣魚》、《活了一百萬次的貓》、《被生下來的孩子》、《老伯伯的雨傘》、《大樹,你給我記住》、《我是貓耶》,如果在分享的過程中,討論很快,那我們就把六本書都看完。



80分鐘的分享,我們閱讀了四本書《五歲老奶奶去釣魚》、《活了一百萬次的貓》、《被生下來的孩子》、《我是貓耶》。《五歲老奶奶去釣魚》是佐野洋子在1975年的作品,至今已有34年了,文中敘述一位高齡98歲的老奶奶,因為過了只有五根蠟燭的生日,所以心態上變成了五歲的小朋友。文中:五歲的感覺,好像一隻蝴蝶、好像一隻小鳥、好像一條魚、好像一隻貓。到底五歲的感覺像什麼?這是一本能用來思考討論並練習寫作的繪本。當天,我把這本書當作暖場的分享,並不專入於思考討論的帶領,只讓孩子想一想,會創作此作品的作家,是男生還是女生?吳翊揚認為是女生,因為她寫的是老奶奶的故事。


接著我們閱讀《活了一百萬次的貓》,這本在台灣算是知名度比較高的作品,1977年創作的,也有32年的出版歷程。這隻活了一百萬年的貓,死過一百萬次,也活過一百萬次,有一百萬個人疼愛過這隻貓,但是這隻貓從沒掉過一滴眼淚,他討厭所有養過他的人,直到他變成一隻野貓,過了充實的貓生活,他再也沒有活過來。在這本書分享完後,有一些問題被孩子們拋出來討論:
1.死後的貓是怎麼活過來的?(吳雅慈)
2.活過來的貓是怎麼從土裡爬出來的?(黃晨芳)
3.貓是投胎的,他應該是投胎一百萬次。(許裕民)
4.為什麼貓從此就不再活過來了?(羅元駿)
晨芳認為貓並沒有死,是假裝的。裕民說貓有九條命。元駿說貓吃長生不老藥,所以可以活一百萬次。他死後身邊都帶一把鏟子,所以可以從土裡爬出來。有四個人認為貓只是假死、有兩位認為貓是真的死了。奕鑫不懂什麼是投胎,馬上有小朋友為他解釋投胎是死後的人,靈魂轉世回到世界叫投胎。雅慈問他怎麼可以投胎一百萬次都是貓?晨芳認為貓甘願死了,就死了。我要小朋友再想想為什麼貓討厭所有的主人?這當中作者到底要表達什麼?


要讀第三本《被生下來的孩子》的時候,小孩子已經鬧開了,大家鬧哄哄,但是透過閱讀的聲音,小孩漸漸地安靜下來,並且在我唸完後,說有好多問題。
1.那個小孩怎麼來到這世界的。(方奕鑫)
2.那個小孩沒有被生下來,為什麼看得到外面的世界。(吳雅慈)
3.為什麼故事沒有寫說他媽媽生下他來,小孩就叫一個人媽媽。(吳翊揚)
4.為什麼還沒生下來,就什麼東西就沒感覺。(羅元駿)
5.為什麼他靠近太陽,不會很熱?(許裕民)
6.為什麼他一生下來就長大了。(黃晨芳)
大家對小孩怎麼來到這世界有許多不同的想法,有人說從外太空、從天上來的、是神生下來的、是外星人、他想出來就出來。裕民說希望能當這個小孩,因為沒有被生下來,沒有感覺比較好,可以一直玩一直玩。小朋友對於這本書有很多不懂的地方,有問題但是沒有辦法很具體的說出所以然。我覺得這樣的討論很好,有許多靈感其實是在無目的的閒聊中迸發出來的,常常大人覺得孩子總是說些無意義的話,其實這是在思緒整合與建構。
等孩子提出各種天馬行空的想像後,我開始嘗試整合圖畫書的哲學問題:我問孩子有沒有人曾經被蚊子咬也沒有感覺?被狗咬也沒有感覺?什麼感覺都沒有?有小朋友說發呆時、看書很專注時、或是睡覺的時候,可能會忘了感覺的存在。在此我引導孩童深入思索一位圖畫作家畫了這本書,雖然在描述一個故事,但是作者有沒有什麼特別想要表達出來。晨芳認為作者曾經很傷心、有人覺得跟生命有關、裕民說覺得作者好像在述說人世界的愛。


因為時間的關係,我們最後分享《我是貓耶》,我告訴孩子,就個人感受而言,自己最喜歡這本書。唸完後,全部的小朋都大喊「根本沒有結尾!」我再把小朋友的問題寫出:
1.故事根本沒有結尾。(晨芳、雅慈)
2.鯖魚為什麼會變幽靈。(羅元駿)
3.鯖魚為什麼會飛起來。(許裕民)
4.貓在作夢。(吳雅慈)
5.因為貓太愛吃鯖魚,把所有的東西都看成鯖魚。(吳翊揚)
小孩子在問問題的時候,私底下總是會吱吱喳喳的討論起來,我再一次問孩子真的認為這本書真的沒有結尾嗎?如果你是作者,你要如何創作結尾?元駿說結局要讓貓不敢再吃鯖魚了、裕民要讓鯖魚再度出現,也讓貓再也不敢吃鯖魚了;晨芳說她要讓魚一直出現,然後把貓咬死。翊揚說要讓魚吃貓、貓再吃魚。我問小孩子說,雅慈突然說他的直覺是貓在作夢,你們是否也會開始覺得故事也是一個夢境;翊揚認為貓在幌神。有孩子開始分享自己的夢也是做到一半就醒了,並沒有結局!我再問孩子,當其他人提出一個想法時,你會不會就開始產生同感。一本書一開始你們覺得這是一本沒有結局的書,但是經過討論,你會看到許多不同的面向,產生不同的想法。討論在八點五十五分劃下句點,課程結束。
在這個分享有個很重要的原則,我不給所謂的答案或是預先設定討論的問題,因為閱讀是一件很「自由」的享受,試試看,你也可以這樣帶閱讀。

2009年11月4日 星期三

鳥松濕地親子自然體驗遊 紀錄/拍攝 星星

蒲公英走出圖書館,走進大自然!

11/2(一)一大早在鳥松濕地公園前,媽媽孩子陸續出現
--各各臉上充滿愉快的表情!天晴氣爽,踏青出遊好日子!!


在星星阿姨介紹下,大家與今日的自然閱讀導引員--paco相見歡!!paco是星星在荒野的朋友,對於引導自然體驗有相當的經驗


故事閱讀是感受他人生活經驗以作為自己生活的借鏡
自然閱讀是感受自然四季更替以作為自己生命的體認


失去山林的孩子一書中提及現代的孩子
寧可在家上網 也不願意到戶外走走 即使走到了戶外 耳朵也掛著隨身聽
長期下來孩子可能缺乏想像.創意甚至不知如何與人分享或是過於肥胖.注意力不集中...


人生活在自然裡 卻與自然疏離 為什麼????
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師 大自然是孩子最棒的老師
讓父母親手牽著孩子的手 走入自然 親近自然 體驗自然吧!!